奔赴“可持续发展”的春天|当前快报

2023-05-19 09:18:20    来源:东南网

在“福航天下——海上丝绸之路的文化印记”主题展览现场,非遗项目精彩展演。福建日报记者 林辉 摄

东南网5月19日报道(福建日报记者 蒋丰蔓)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在国际博物馆日到来之际,2023年“5·18国际博物馆日”中国主会场活动在福建博物院举行。

“博物馆是保护和传承人类文明的重要殿堂,是连接过去、现在、未来的桥梁,在促进可持续发展、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中发挥着重要作用。”18日下午,在“博物馆、可持续性与美好生活”主题论坛上,文化和旅游部副部长、国家文物局局长李群开宗明义,为论坛作了主旨发言。

论坛活动中,来自全国的各级文博单位代表、知名学者、跨界邀请文化名人、教育领域专家等各方人士相聚榕城。厦门大学党委书记张荣,中国博物馆协会理事长刘曙光,国际博物馆协会执委赵丰,福建博物院院长傅柒生,香港故宫文化博物馆馆长吴志华,福建博物院志愿者代表吴乃心发表主旨演讲,嘉宾们从自身实践和体会出发,围绕如何发挥博物馆与博物馆人在促进人民美好生活和社会可持续发展方面的关键性作用展开讨论。

守住历史印记

“18年前,我成为福建博物院志愿者队伍中的一员。18年来,我坚持义务讲解,成为福建博物院001号志愿者;2017年,在我60岁的时候,又成为福建省第一批五星级志愿者。”吴乃心在现场动情地分享自己成为博物院讲解员的经历。

历史是过去的现实。通过志愿者的讲解让文物活起来、让文物有温度,是博物馆守护历史资源的一种方式。

守护好文物,与时代同行。近年来,我国博物馆行业注重高质量发展,舞蹈《唐宫夜宴》、诗剧《只此青绿》、短视频账号“意公子”等创新实践不断涌现,实现让文物说话、让历史说话、让文化说话。

在17日举行的青年论坛上,河南博物院华夏古乐团团长霍锟以一曲具有地域色彩的歌谣带大家沉浸式走进该院音乐文物活化利用的具体实践。

他介绍到,基于音乐文物的特殊性,22年来古乐团专注于复原古乐器、古乐曲,让观众不仅能观看,还能够聆听历史。乐团还尝试网络直播,创新演绎流行音乐、经典名曲等。在当地,华夏古乐团的演出几乎场场爆满,为今人奏古音,古乐焕发出时代的新魅力。

高等教育与文博事业密切相连。厦门大学党委书记张荣在主旨演讲中为大家介绍了新文科学者王传超古人类DNA研究、厦门大学胶片电影修复团队等数字赋能促进文物活化利用的文博科研实践。

“高等教育与文博事业在知识传播、文明传载、文化传承上具有共同责任,二者互相支撑、互相促进。作为高等教育的主体,高校应当主动作为,从传承、创新、协作、赋能四个维度着手,更加有力地服务新时代高等教育和文博事业高质量发展。”张荣表示。

连接时代场景

随着疫情过去,“博物馆热”持续升温。今年“五一”假期,多地博物馆接待人数创下同期历史新高,故宫博物院、国家博物院等热门博物馆出票即“秒空”。

“博物馆在现实生活中占有独特地位,是生活的人文客厅。”论坛演讲中,省文物局局长、福建博物院院长傅柒生从生活、生态、生命三方面分享了他对博物馆的思考。

当前,彰显地区风貌、提升城乡内涵、拉动文旅消费,博物馆正日益成为城市文化地标和名片,不断为美好生活创建更多场景。

“故宫零废弃”项目、中关村村史馆“生境花园我来建”项目……青年论坛上,故宫博物院宣传教育部教育培训组副科长杨婉丽分享了博物馆学习如何助力美好生活的“故宫实践”。

她特别介绍,2020年疫情期间,封闭了70多天的故宫博物院进行了首次直播,不仅弥补了大众不能到故宫参访的遗憾,更在富有人文内涵的直播中为社会注入正能量,把从历史中汲取前进动能首次搬到了云端,为进一步挖掘、转化、阐释博物馆资源提供了启示。

“博物馆的社会可持续性与它们在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多样性、可及性和包容性方面的作用有关。”围绕“可持续性”这一主题,如何进一步发挥博物馆的社会功能成为与会专家学者们共同关注的话题。

近年来,通过数字化转型、创新资源配置、深入融合社区等方式,博物馆服务正在惠及越来越多的公众。数据显示:2022年,我国备案博物馆数量达6565家,国家一、二、三级博物馆达1209家。此外,为了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创新发展流动博物馆、乡村博物馆、“博物馆之城”、“博物馆小镇”等实践,实现传统文化和现代生活的连接。

走向美好未来

2022年8月,国际博物馆协会通过博物馆最新定义。“可持续性”被首次写入定义,引发关注。

“可持续发展是既能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损害后代满足其自身需求的能力。”青绿的色调、飞翔的鸟儿、生长的绿叶……现场,国际博物馆协会执委赵丰通过此次活动海报的设计引入对国际博物馆日主题的解读。

“海报反映了国际博物馆日对联合国2030可持续发展目标中关于生命健康、人类福祉、气候变化和陆地生物的关注和呼应,其目标直指美好生活。”赵丰介绍。

记者关注到,论坛上不少博物馆从业者提到,维持博物馆正常营运面临着高能源消耗的问题。围绕论坛主题,如何实现博物馆在环境方面的可持续性实践成为受关注的话题。

同时,论坛上呈现了上海玻璃博物馆、广西壮族自治区博物馆、浙江自然博物院以及中国丝绸博物馆“衣尚自然:服饰的美与责任”等相关的绿色实践案例,也为这一热点问题带来了尝试性解答。

博物致知,和合共生。博物馆是人类文明的集萃之所,承载了赓续人类文明的重要功能。

“广义的文化可持续性是指要认同本民族文化,又要尊重其他民族文化,相互借鉴,求同存异,尊重世界文化多样性,共同促进人类文明繁荣进步。”香港故宫文化博物馆馆长吴志华分享了他对博物馆可持续性在文化领域的看法。

2022年7月,经过五年的筹建,香港故宫文化博物馆正式开馆。据介绍,香港故宫馆以崭新的策展手法,从香港角度出发,结合环球视野,展出故宫博物院及其他世界级博物馆的珍藏,至今已接待110万观众。

当前,“汉风”“秦汉文明”“华夏瑰宝”“大美亚细亚”等展览引发国际社会热议,通过合作办展、国际论坛、人才交流等方式,我国正在与各国文博界不断加深交往。

作为此次活动的专题展览,福建博物院也推出“福航天下——海上丝绸之路的文化印记”展览。围绕主题,以省内博物馆馆藏文物为主,汇聚多省市博物馆文物精品,从美学和文化角度讲述中外交流历史,集中展示海上丝绸之路,重现中国与世界各国和合共生、美美与共的悠久历史。

“可持续发展已成为国际社会共同支持和倡导的价值,也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原则之一。我们应深化与国际博物馆的合作,推动文化多样性和包容性,加大力度推动对外文化交流工作,以文化交流展示国家的文化形象,提高文化软实力,架起我国与世界各国沟通了解、相互学习、交流合作的桥梁。”吴志华说。

18日,福建博物院,两位参观者认真观察华林寺大殿木构模型。福建日报记者 王毅 摄

在“福航天下——海上丝绸之路的文化印记”主题展览现场,小学生驻足观赏清·樟木妈祖坐像(南海博物馆藏)。福建日报记者 林辉 摄

关键词:

X 关闭

安阳曹操墓将于2022年5月正式对公众开放
时间·2021-12-29    来源·中新网
为什么这次寒潮南方降雪这么明显?
时间·2021-12-29    来源·新华社
山西绛县6名失踪者全部遇难 当地:已立案调查
时间·2021-12-29    来源·中新网

X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