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观天下!不断突破、充满关怀,杨浦让科创“繁花似锦”

2023-04-04 16:06:57    来源:新民晚报

“要坚持‘四个面向’,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推动产学研深度合作,着力强化重大科技创新平台建设,支持顶尖科学家领衔进行原创性、引领性科技攻关,努力突破关键核心技术难题,在重点领域、关键环节实现自主可控。”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在上海科创中心重要承载区——杨浦,科技创新的脚步从未停滞不前。依托院士专家工作站,企业向高校专家发出“英雄帖”,让更多科研成果走出“实验室”;怀揣科创项目计划书,在电梯偶遇投资人,在短短一分钟内说服他(她)慷慨投资,电影中的一幕在科创大赛真实发生;可使用小程序、App、红外遥控器等多种方式操作,构建多床状态数据采集云端监测,四名大三学生聚焦城市老龄化,研发多功能自动化辅助护理床;高科技为无障碍环境注入温度,一款增强现实眼镜让听障人士“畅听”世界;语音讲解上车即响,历史场景栩栩如生,还能听到画中人的“诉说”,红色大巴的“肚子”里藏着一座“数字美术馆”……

无论科技如何创新、实现突破,都“满怀温情”,“自带”人文关怀,为不断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而服务。

高校专家手握“英雄帖”:依托院士专家工作站,让更多科研成果走出“实验室”

2020年,杨浦成为全国首批和上海首个“科创中国”试点城区。如何进一步帮助企业解决技术创新需求,发挥高校集聚优势,让更多科研成果走出“实验室”,走向市场?

作为环同济知识经济圈的重要策源地、承载地,2022年同济科技园链接上海技交所,开展3场高价值专利路演活动,涵盖生物医药、新材料、智能制造等领域,为优质科技成果架起转化之桥。

日前,杨浦区科协联合同济科技园共同举办2022年度院士(专家)工作站授牌活动。优积建筑科技发展(上海)有限公司、上海源慧信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上海瑞桥土木工程咨询有限公司3家企业依托院士专家工作站,向高校专家发出“英雄帖”,积极开展科技创新和技术突破,助推企业实现高质量发展。

截至目前,同济科技园共培育出21家院士(专家)工作站。“这些企业以工作站为起点,建立产学研纽带,提升科技属性、科创能力,有的还获得高新技术企业、专精特新企业等荣誉资质认定。”上海杨浦同济科技园有限公司副总经理赵念介绍。

区科协一直非常重视院士(专家)工作站的培育与建设,按照“培育一批、创建一批、提升一批”的模式,不断挖掘、培育条件成熟的、有强烈产学研合作意向的优质企业,在工作站建站方面工作成效显著。目前,杨浦现有院士(专家)工作站和服务中心38家,在全市居于前列。

据悉,今年,杨浦还启动了“星火燎原”计划,探索政府财政资金支持早期科研成果转化的创新模式。该计划面向高校和科研院所的科研成果,以政府资金为引导,以成果转化机构为纽带,吸引与科研成果领域相匹配的社会机构投资参与,充分调动多方力量,推动高校科研成果进一步研发转化为可实现产业化发展、具有市场价值的专利及产品。

“一分钟电梯演讲”真实发生:从0到1、从1到10,“异想天开”如何落地?

让科研创新成果转化落地,不仅需要从0到1的科研,更需要系统化的组织和一条龙的精心培育,最终形成从1到10的闭环创新,才能真正为城市发展带来“核聚变”效应。

怀揣科创项目计划书,在电梯里偶遇投资人,能否在短短一分钟内说服他(她)对项目慷慨投资?电影中的一幕,走进了现实。

3月24日,在“长三角聚劲科创大赛”初赛现场,隔着半透明的磨砂玻璃落地窗可以看见,参赛选手们正在头脑风暴室进行紧张的“一分钟电梯演讲”。语速飞快,情不自禁地挥动手臂,选手们都希望在一分钟内“拿下”坐在对面的多位评委,复旦大学管理学院教授蒋肖虹、阿斯利康中国数字化与商业创新部执行总监陈锴,以及投资界代表孙锋、金炯组成的专家评审团在现场进行一对一点评。

一位正在等待进入头脑风暴室的参赛者告诉记者,他已经是第三次参赛,之前两次都是以复旦MBA校友的身份参加,而这一次是以上海霖晏医疗科技有限公司的创办者身份参加,公司创办7年目前已经拿到B轮投资,此次参赛的科创项目是“脊柱手术导航”,希望能够通过大赛更快让产品市场化商业化。

当天,“长三角聚劲科创大赛”——生物医药赛道,在阿斯利康全球创新战略及iCampus创新园火热开赛。27个科创团队全力竞演,角逐总额超1000万元的超级大奖。比赛由复旦大学管理学院与上海长三角商业创新研究院联合主办。

本次大赛报名项目达253个,初赛入围项目156个,均来自生物医药、新一代信息技术、新材料、ESG、高端装备等科创赛道。参赛企业均持自有专利,绝大部分为科技型企业或高新技术企业。此次上海赛区生物医药赛道共有27个项目进入初赛。

目前,上海正在加快推进科创中心建设,2020年,复旦大学管理学院就率先开展原创的系统性科创企业管理研究,提出并践行“无科创,无未来”的理念。本届比赛更加聚焦于创新概念的落地,大部分参赛项目不仅限于异想天开的头脑风暴,29%的参赛团队已拿到Pre-A轮以上融资。

复旦大学管理学院科创办主任岑岑告诉记者:“大奖只是一种激励模式,科创的内核价值并不在于比赛名次。科创人才本身的价值以及赛后培育的环节至关重要,我们通过赋能生态圈积极帮助这些科创人才及他们的科研成果落地,并找到自己的商业化价值。”

当护理床插上“科技的双翼”:为城市数字化转型“开疆拓土”“未来已来”

城市步入深度老龄化,一直以来都是社会关注的焦点问题。上海建桥学院大三学生罗胜聪和三位小伙伴设计出了一款为久卧患者解决三大并发症的辅助护理床。3月24日,在第十一届“2022延吉·新思杯”青年创新创业大赛总决赛暨颁奖典礼上,“久卧无忧-多功能自动化辅助护理床领先者”项目获得创意组一等奖。

“我们在前期调研时发现,久卧患者需要护理人员的大量重复性劳动,所以研发了这款护理床。它除了基本功能外,还可使用小程序、App、红外遥控器等多种方式进行操作,并且可以构建多床状态数据采集云端监测,将动作与小程序虚拟界面实时同步。”罗胜聪介绍。

扎根革命老区,创造“定量收购 后熟加工 电商团购”的助农新模式,企业组一等奖由“青”车熟路-ETH后熟技术开创鲜果可控供应新模式助力乡村振兴项目获得。负责人张楚雨告诉记者,当时项目的开发初衷就是因为团队成员看到家乡水果腐烂滞销,农民苦不堪言,所以希望通过研发后熟设备和水果成熟度检测的光学传感器,从根源上解决农民丰产不丰收的问题。据了解,有了这个技术的支持,不仅能延缓水果的成熟进程,降低货损率,还可实现农民收入与水果价值的双翻倍。

本届大赛以“潮涌长三角 创新赢未来”为主题,聚焦超大型城市治理的热点、难点,努力探索经济、生活、治理三大领域数字化转型。

据了解,大赛组委会邀请了19位高校专家和行业大咖担任延吉青年创业指导专家,并组成导师团。他们通过多种形式为创新创业团队提供规范化、专业化、精准化的指导服务。大赛组委会与上海市大学生科技创业基金会就支持优秀项目创业进行了深度合作。合作内容包括:只要符合“天使基金”申请条件,在申请基金会创业资金支持、免费创业培训等服务时,均可享受免复审待遇。活动现场,双方共同签署了合作备忘录。

同时,延吉新村街道也积极发挥属地职责,充分挖掘辖区资源,本着“资源共享、事业共创、家园共建”的宗旨,搭建“街区、校区、园区”创新创业平台,成立“水丰汇创新创业联盟”。活动中,8家入驻杨浦的企业和团队获赠惠企大礼包,其中包含杨浦的“一揽子”政策措施和服务指南。

戴上眼镜,听障人士可“畅听”世界:科技助残,寻找“另一种可能”

《上海市无障碍环境建设条例》3月1日起实施。今年,本区将继续深入推进杨浦滨江无障碍设施实现全线贯通。

除了空间建设的升级,高科技的应用,也为无障碍环境注入了温度。目前,高科技就为听障人士“畅听”世界找到了“另一种可能”。

“这是一款增强现实眼镜,作为AR与AI技术融合创新的工具,它可以打破沟通障碍,提升沟通效率。”近日,在大桥街道创新创业孵化基地,亮亮视野市场部负责人介绍了他们自主研发的“LEION HEY听语者”眼镜。据了解,这款眼镜使用高灵敏度声音采集技术和神经网络降噪算法,可将声音实时转译成文字,并通过先进的高透明度显示技术,使用户通过视觉路径获得指定的声音信息,从而实现无障碍交流。目前,正广泛服务于全球听力损失下降人群和有跨语种沟通需求的人群。值得一提的是,2022年,这款眼镜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授予“全球十大科技创新奖”。

当天举行的就是听语者AR眼镜的推广活动。到底好不好用,听障人士最有发言权。患有听力障碍的王女士体验后表示,这款AR眼镜的佩戴感受非常好,可以最大程度上解决听力障碍带来的困难。不仅如此,眼镜的中英日三国语言实时翻译系统,让从事外贸工作的曹女士感到“语言屏障不再是交流的隔阂。”

历史场景栩栩如生,画中人还会“说话”:大巴“肚子”里藏着一座“数字美术馆”

钟南山的眼角泪光闪烁,延安新貌中车辆来回穿梭,学生胸前的红领巾迎风飘扬;栩栩如生的历史场景中,打字机、电话、收音机、电视机等老物件居然是可以“发声”的互动装置,轻轻拍打或按压上面的隐藏按钮,即可听到画中人的“诉说”。

“欢迎大家来到奋斗移动美术馆参观,感受不一样的数字展览……”近日,复旦大学江湾校区驶来一辆红色大巴,一上车,语音讲解便自动响起,这是由上海艺术百代美术馆打造的移动艺术展。

车厢即展厅,从体现建党精神的《红色圣地》到土地革命战争时期的《长征路上》、抗日战争时期的《麻雀战》《雁翎儿女》、解放战争时期的《南京路上好八连》,到新中国建设时期的《中苏友好大厦》《畅通无阻》,再到体现抗疫精神的《中国共产党党员—钟南山》,经典美术作品连缀成跨越百年的奋斗历程,尽显方寸天地的艺术魅力。值得一提的是,不少展品之所以这么栩栩如生,是因为进行了数字化处理,让观众获得“科技感满满”的沉浸式观展体验,而这些作品的“原版”,都收藏于艺术百代美术馆。

“它通过音频、视频等互动方式,让课本上的这些英雄人物变得更加鲜活了。”复旦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系学生庞典育说,这种移动展出形式很新颖。

目前,“奋斗移动美术馆”美育系列巡展已先后在新江湾城街道5个站点巡回展出,深入社区、校园、园区,为市民送上丰富的精神食粮。下一轮巡展,还将“驶入”辖区14所中小学,成为孩子们的“移动美术课堂”。

奋斗移动美术馆美育系列巡展执行总监寇旭洋表示,下一步,艺术百代美术馆的其他主题艺术展也将以“移动美术馆”的方式走进更多社区和学校,同时邀请画家本人和市民、学生面对面交流,让美育无处不在。

关键词:

X 关闭

安阳曹操墓将于2022年5月正式对公众开放
时间·2021-12-29    来源·中新网
为什么这次寒潮南方降雪这么明显?
时间·2021-12-29    来源·新华社
山西绛县6名失踪者全部遇难 当地:已立案调查
时间·2021-12-29    来源·中新网

X 关闭